江苏在线
您的位置:江苏在线首页 > 资讯 > 正文

南信大学子三下乡——运河之水滚滚流,乡村振兴尚可期

“共护美丽大运河,同筑振兴乡村梦。”为调研运河周边小镇乡村振兴的发展历程,发现促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运河小镇看振兴小分队”于2021年7月至8月分别前往徐州窑湾、扬州邵伯、淮安黄码开展以“探寻运河小镇的振兴”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小队广集民意,调研实情,通过走访村镇、采访当地人民、收发问卷等活动,从文化、产业、代表人物、运河开发模式等多方面深入探究运河沿岸乡村近年来的发展,解锁小镇的振兴密码。

运河文化融入沿岸小镇的血脉灵魂

“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对于运河小镇来说,运河之水孕育着的文化底蕴,滋润着小镇生长,融入了小镇独有的血脉灵魂。这次社会实践小分队前往了三个历史文化不同的沿岸小镇,从中寻找相似的振兴之路。

在拥有悠久历史的窑湾古镇里,有着与运河相生相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说琴书。小队成员在与其传承人李修春夫妇交谈中感悟到文化传承人的艰巨使命以及传统文化对于乡村振兴带来的精神动力。走进古镇邵伯,邵伯文化遗产锣鼓小牌子创始人李长宝爷爷在运河河畔演奏着悠悠历史,伴着李长宝爷爷的娓娓道来,小队感受着运河文化带给锣鼓小牌子的南北融合。而同样有着运河文化痕迹的淮安,其运河文化长廊、漕运文化博物馆等历史文化区,展示着发展中的新时代水运,也展现着昔日淮安漕运的兴盛。三地文化有异有同,却都促进着当地振兴的发展,给予乡村百姓无穷的精神力量。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了解运河边历久弥新的这些乡土文化后,小队成员领悟到想要响应习总书记号召,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就要运河沿岸小镇结合当地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在优良的氛围中前进,打响乡村振兴的文化之枪。

1.jpg

(团队成员采访邵伯文化遗产锣鼓小牌子创始人之一李长宝)

特色产业构筑乡村振兴的大厦

特色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在乡村振兴中起着巨大作用,为了解运河小镇因地制宜发展的特色产业,小队成员前往窑湾、扬州、淮安三地的特色产业基地地进行实地考察并对相关负责人进行采访。

在“禁渔禁捕”和田地改造的背景下,窑湾的村落跟随政策变化,改变了原有的产业模式,发展起了稻蟹养殖,使之逐渐成为了当地特色产业之一;为打破扬州的水运事业停滞不前的困局,当地政府紧跟时代潮流,利用自身地理优势发展特色运河旅游产业以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而淮安人民凭借他们的智慧发展出了具有特色品牌的“淮安红糯”和特色西瓜套种模式。上述三的地方的产业紧跟着时代的步伐,改变布局,自我革新,给当地振兴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收益。

在此次探寻特色产业的过程中,小队成员亲下红糯种植田,亲身体验了水稻的种植过程,也走进闷热的西瓜棚,与产业负责人采访交流,得到了很多启发。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会历经许多艰难险阻,而广大人民的智慧与汗水是乡村产业振兴最大的底气和动力。

2.jpg

(团队成员体验插秧)

3.jpg

(团队成员走进西瓜种植大棚)

人心所在,民意所向才是振兴的归途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远且艰巨的工程,政府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才是走向最终胜利的强大助力。为了更全面、更直接地了解乡村的现状、发展中取得的成绩以及面临的困难,小队计划与当地乡村振兴事业有过突出贡献的典型人物进行访谈,并讨论设计了关于乡村振兴的调查问卷。

在窑湾,邵伯,黄码三地,小队成员联系政府事业单位领导及企业相关负责人等,深入了解平凡人在乡村事业中做出的不平凡共献。小队成员也走访乡村街道,对不同年龄、职业的人群进行大规模问卷调查。通过spass软件对近九百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筛选和分析,显示出的是政府执行力对乡村振兴的整体发展起到了较大的积极作用。因此小分队表示今后在思考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与侧重点时,会更加注重观察政府的各项执行力度。

看着当地人民脸上洋溢的笑容,听着一句句对政府的期待与展望,小队成员领悟到了只有做到人心所在,民意所向,当地人民讲好乡村振兴背后的故事,乡村真正振兴起来才指日可待。

4.jpg

(团队成员在采访陶芹医生了解乡村医疗体系) 

5.jpg

(团队成员在街上与窑湾镇百姓交谈)

结语

“增本领、长才干、做贡献”。在本次实践过程中“运河小镇看振兴”小分队通过走访村镇、采访当地政府人员、收发问卷等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乡村振兴共献绵薄之力的誓言,获得了三地政府及百姓的广泛好评。在运河小镇振兴的道路上,不论是牢记使命、无私奉献的政府工作人员还是全心支持、踏实苦干的乡村百姓,都用心书写属于自己的奋斗篇章。小分队也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明晰时代赋予青年大学生的重托,立志将人生梦想汇入时代潮流,为中华伟大复兴共献一份力量!

文字作者:陈璐 赵咏琪


来源:

推荐阅读:掌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