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在线
您的位置:江苏在线首页 > 资讯 > 正文

探访信息高铁,深研绿色储能

创新驱动能源变革,青年力行方见真知。8月15日,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1’度电的绿色长征——池蓄碳索青年火炬手”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中科南京信息高铁研究所开展社会实践。团队围绕储能技术在算力基础设施中的支撑作用,通过研学发展史影像展区、能源调控展示大屏及算力网协同平台三大板块,系统理解电池系统对国家信息命脉安全与绿色转型的战略意义。

回望能源变革史,见证能源革新

步入展厅的算力发展史展区,团队系统观摩能源保障体系的十年跃迁,视频展现柴油备用系统被锂电阵列替代的历程。历史影像将时光拉回十年前。画面中笨重的柴油机组轰鸣作响,伴随浓烟滚滚的启动场景,曾是保障算力安全的无奈选择。这种传统备用方案不仅响应迟缓,更因高污染问题饱受诟病。随着科技发展,这些钢铁巨兽成为展墙上的一段历史注脚。影像切换至当下,锂电池阵列在展厅角落静默矗立。当电网突发故障的警报响起,这套新系统以闪电般的速度无缝衔接供电,确保核心算力设备呼吸般平稳运行。

聚焦算力调度屏,解析储能增效

在研究院的算力调度大屏幕前,实践团成员们被一张动态的网路图所吸引。“高铁科技发展”动态演示区,视频数据直观呈现电池技术与算力性能的共生关系,团队成员就此与讲解员深入探讨算法预测精度与热失控防护等关键技术,认识到电池已成为算力中心的“效能放大器”,其进步直接决定数字基础设施的承载上限与经济性。

前瞻绿色新技术,共话智慧能源

在展厅“未来绿色算力”展区,实践团成员重点关注了下一代电池技术在数据中心的应用潜力。展示内容涉及固态电池、液流电池等前沿方向,以及AI驱动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如何实现对电池状态、可再生能源出力、数据中心负载的协同优化。团队成员结合专业知识,与研究所专家就这些技术的成熟度、成本曲线、规模化应用前景以及其对提升数据中心整体能源利用效率与降低碳足迹的预期贡献进行了深入交流。同时,展板关于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规划图景,引发了团队对构建可持续电池生态链的思考,将此次展厅实践与团队前期在电池制造、回收企业的调研形成有机串联。

“‘1度电的绿色长征’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一度电,更象征着青年一代在数字时代对能源使用效率的追求和担当。算力基础设施的绿色化、智能化,是支撑数字中国建设和实现‘双碳’目标不可或缺的科技基石。、

这方寸之间的展厅,为他们生动诠释了电池在支撑国家信息命脉中不可或缺且日益进化的战略角色。他们深刻体会到,支撑磅礴算力的“信息高铁”,其平稳、高效、绿色的飞驰,离不开每一度电被安全、智能、可持续地存储、管理和利用。这次在展厅完成的独特“池蓄碳索”,不仅拓展了他们对电池应用边界的认知,更明白如何以更智慧、更绿色的动力,绘制数字中国的低碳蓝图。


来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