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在线
您的位置:江苏在线首页 > 资讯 > 正文

头条|谁在“投机取巧”,谁又精雕细琢:《2017上半年中国手机设计监测报告》重磅出炉(附全文上)

头条|谁在“投机取巧”,谁又精雕细琢:《2017上半年中国手机设计监测报告》重磅出炉(附全文上)

文丨通信产业报(网)编辑部

文 | 第五届中国手机设计与应用创新大赛手机设计监测分析项目组

作为致力于中国手机设计与应用开发创新的行业顶级活动,2017中国手机创新周暨第五届中国手机设计与应用创新大赛全面跟踪2017上半年以来发布的手机机型。大赛组委会特别成立中国手机设计监测项目组,跟踪、比对、评价2017上半年业界发布的旗舰机型,从多个维度监测中国手机设计。

《2017上半年中国手机设计监测报告》,特别甄选出2017上半年手机领域的10款代表作品作为中国手机设计监测样本,对这10款手机在外观、屏幕、操作系统、CPU+GPU、通信能力、拍照影像、RAM+ROM、音效、安全性、电池等10个维度进行测评、比对。并通过具体测评,给出2017上半年中国手机设计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趋势,并为2017上半年中国手机设计做出参数配置模型、白描中国手机自画像。

壹 总述

2017手机市场:无限风光在险峰

贰 评测

1.外观 2.屏幕

3.CPU+GPU 4.拍照

5.通信能力 6.音效

7.电池 8.储存

9.安全 10.操作系统

叁 总结

1.中国手机设计基本特征与趋势

2.为中国手机设计画像

壹 总述2017手机市场:无限风光在险峰

转眼,2017年已过半,随着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新科技、新体验、新场景成为手机产品加速迭代的原动力,推动着用户换机、升级的节奏,二者合力形成2017年中国手机市场增长的核心驱动力。相比2016年国产手机圈的城头变幻大王旗,今年的市场逐渐趋于稳定,有人“筑楼台”,有人“宴宾客”,有人“楼塌了”, 成王败寇的玩家时代慢慢走向清晰的结局。

今天,在国产智能手机严重同质化的情况下,如何顺应用户的需求,寻找突破点,成为所有国内手机厂商共同关注的话题。当智能手机逐渐变成好似“身体器官”的延伸,这种刚需地位让手机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1-6月,国内手机出货量达2.39亿部,上市新机型565款,而Android手机出货量1.87亿部,虽然整体智能手机市场已经进入严重饱和的状态,但数据证明,这片红海仍是掘金之地,不管技术如何同质化,用户需求仍是消费市场的救命稻草,并引发国内手机厂商的拼搏追逐和抢占份额。

新年伊始,国内手机企业都感受到了汇率波动、核心零配件缺货带来的BOM成本价格高涨,内存、屏幕等主要部件成本普遍上涨,库存和供应链难以支撑市场需求,出货量大受影响。对于国内手机企业而言,供应链管理已成为最急迫的核心问题,而在汇率波动、核心零配件缺货状况下,国内手机企业为了维持本就不高的利润率,提升手机定价已成定局。

在供应链、品牌溢价和销售渠道多重压力下,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在2016年进一步走向品牌集中化,也意味着在市场化的机制下,一些手机企业和产品因为适应不了市场环境,而遭到用户的抛弃。这在过去一年里表现尤为突出,甚至有100多家手机厂商退出历史舞台,印证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对于手机厂商来说,过去的一年还不是最艰难的时候,随着智能手机市场日趋饱和,换机时代还未降临,未来的竞争可能更加残酷,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必将呈现,市场加速洗牌成为不争的事实。

纵观当下,伴随着整个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升级,存量替换成为手机市场的大趋势,科技含量高的中高端产品成为手机市场增长的新亮点,颜色战、渠道战此起彼伏,但归根到底决定厂商成败的依旧是技术创新、精耕细作的产品。智能手机市场格局趋于相对稳定的阶段,性价比不再是厂商最有利的卖点,智能手机厂商转而更加追求的是品牌溢价以及产品价值,在此基础上,各种战役才有实际意义。当然,智能手机市场依然充满机遇与挑战,厂商在全面把握用户需求变化与潮流趋势的同时,潜心储备技术能力是决战未来的唯一法宝,因为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第五届中国手机设计与应用创新大赛全面跟踪2017上半年以来发布的手机机型。大赛组委会特别成立中国手机设计监测项目组,跟踪、比对、评价2017上半年业界发布的旗舰机型,从多个维度监测中国手机设计。

头条|谁在“投机取巧”,谁又精雕细琢:《2017上半年中国手机设计监测报告》重磅出炉(附全文上)

此次被列为监测对象的这10款机型,都是活跃在中国手机市场的主流厂商的旗舰机型,代表了当下中国手机设计最高水准和真实水平。这10款手机分别是:荣耀V9、华为P10、三星S8、小米6、坚果Pro、360 N5s、金立S10、努比亚Z17、OPPO R11、Vivo x9s。

贰 评测

01

外观

智能手机已经步入“看脸”的时代,用这句话来形容今天手机的设计十分贴切。在硬件不能分出高低的今天,利用新颖的颜值来吸引消费者的确是厂商主攻细分市场的又一利器。我们选择手机尺寸、材质及特殊设计、屏占比、边框处理和配色六个维度,来定论本次监测的10款手机的外观设计。

头条|谁在“投机取巧”,谁又精雕细琢:《2017上半年中国手机设计监测报告》重磅出炉(附全文上)

手机尺寸

不可否认,当前手机的尺寸占有份额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区间,近些年全球手机市场开始向大尺寸手机方向发展,不过,众多厂商意识到虽然视野增大,可握持感和操作性却无法兼得。2017上半年,用户持续接受大屏所带来的更好的娱乐体验,大尺寸手机依然流行,高度和宽度也逐渐趋于稳定。从全年推出的重点机型来看,高于150mm的手机占比达80%,也很好地印证了市场情况。

如今是一个数码产品“减重”的时代,无论手机、电脑都在向纤薄化发展,手机设计得越薄,越能体现出厂商在设计上的功力,过去几年手机厂商追求轻薄机身的原动力也令人印象深刻。然而在2017年你会发现,虽然目前的智能手机足够强大,但它们比十年前的功能机还脆弱和不耐用,这种明显的倒退让过去几年里一直吹嘘的“更轻、更薄”概念慢慢坍塌,并已不再是主流趋势。

头条|谁在“投机取巧”,谁又精雕细琢:《2017上半年中国手机设计监测报告》重磅出炉(附全文上)

经历了新鲜感之后,消费者发现他们更需要耐用的智能手机,那些“全球最薄” 、“仅4.5mm厚度”的营销噱头,对实际体验并无帮助。手机归根结底仍旧是一个通信工具,将手机做得极致轻薄只是美好愿景,但如果前提是牺牲实用性,便显得有些本末倒置。手机厂商更是深谙规律,因此在本次监测的10款机型中,手机厚度更多地维持在6-7mm,在保证实用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做到轻薄,是主流厂商的共识。

材质

目前手机市场主流机型多采用两种材质:金属和玻璃。两种材质各有利弊,金属材质抗压能力强,不易变形,能够很好地保护内部元器件同时还有良好的散热性,早期金属材质手机相对笨重,近年来随着工艺的进步以及更多材质的加入,逐渐克服了这个弊端,此外金属外壳的手机质感好,是过去手机厂商主要选择的材质之一。

但是金属外壳多使用阳极氧化和喷漆处理,不耐划,容易留下痕迹。此外,由于金属在手机移动通信里面会屏蔽信号的传输频率令其短路,所以这种材质存在很多不确定的风险,以目前的技术手段还无法去掉难看的天线条,成为历史遗留问题。

2017年,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选用能够避免上述弊端的玻璃材质做外壳,在本次监测的10款主流机型中,就有4款采用玻璃材质,占比达40%,根据市场反馈的情况来看,玻璃材质精致美观,尤其是在光线的照耀下容易流光溢彩,极具质感,但是缺点也很明显,不耐摔、易碎,这也成为了后续厂商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屏占比

当普罗大众普遍感觉智能机的创新似乎已经停滞之时,2017年,智能机市场终于迎来了期待已久的革命性技术创新:高屏占比手机。对于很多消费者而言,全面屏可以带来更酷炫的显示效果,拥有更好的视野,并更好地兼顾大屏和手感的需求。

当然,智能机的屏占比高,显然也能显示出智能机厂商深厚的设计功力,这一点在本次监测的机型三星S8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得益于三星自家的屏幕产能,上半年仅有三星S8一款手机步入全面屏领域,屏占比高达84%,而其他九大厂商也无疑在追逐高屏占比,随着下半年产能释放,预计全面屏将得以爆发。

头条|谁在“投机取巧”,谁又精雕细琢:《2017上半年中国手机设计监测报告》重磅出炉(附全文上)

边框处理

除了超高的屏占比,边框处理也成为了追求极致视觉效果的有效手段,2016年以来,已有众多品牌加入到了无边框的阵营当中,不过到目前为止,市面上大多数无边框手机都是伪命题,更准确地说,应该称为超窄边框手机。

目前来看,国内真正做到视觉上给人无边框感觉的有努比亚,通过升级aRC2.0以及FiT2.0技术,努比亚交互体验已经升级到全新的高度,在本次监测样本中的国产手机中,仅有努比亚Z17一款手机的边框做到小于2mm,其他类似机型依然存在明显的边框,相比以往的升级之处是边框收窄,但依然有改进空间。

配色

平心而论,智能手机发展到如今,早已陷入了边际效应的泥沼。高端手机的工业设计更是进入了同质化的怪圈。这种外观相似的毛病在各个品牌内部表现得更加突出。对于手机这种具备更多象征意义的电子产品来说,全新的配色可以最小成本地让消费者将新款和旧款区别开,由此,新配色对新品销量的提振效果不言而喻。

上半年,华为P10的草木绿和三星S8的紫色作为全新的配色活跃于手机圈,瞬间成为吸睛利器,从市场反馈情况来看,既拉动了大众关注度又对销售做出不小贡献;同时,黑色和金色依然承袭了此前的风光,继续成为厂商选择配色的基本款,随着当前智能手机原材料更加多样化,以及涂料、镀色技术、金属机身的着色工艺提升,相信2017年下半年会有更多惊艳的配色等待发现和研发。

02

屏幕

屏幕是用户每天接触最多的手机部件,也是移动互联网发展至今最为重要的信息获取渠道,我们选择屏幕尺寸、分辨率、屏幕材质、像素密度和屏占比五个维度,对2017年上半年10款产品进行分析。

屏幕尺寸

乔布斯曾经说过,“3.5英寸是最适合人类的屏幕”,从2017年新机样本来看,已经没有5.0英寸以下的智能手机。另外,从手机市场整体来看,5.0-5.8英寸的屏幕也占有较大比重,5.5英寸则是目前手机屏幕的黄金尺寸,是厂商最爱,也是用户选择的必然结果。如果将荣耀V9的5.7英寸屏幕和三星S8的5.8英寸屏幕划分到5.5英寸的“大范围”内,那么样本中5.5英寸屏幕占比将达到80%。

大屏化是智能手机的发展趋势,不过综合用户体验以及厂商选择来看,到2017年手机屏幕尺寸已经趋于最优,多集中于5.5英寸。三星S8虽然屏幕尺寸为5.8英寸,但是因其独特的曲面设计,实际体验同5.5英寸屏幕也不无差别。在2017年下半年中的新机屏幕尺寸仍然会集中在5.5英寸的“大范围”内。

头条|谁在“投机取巧”,谁又精雕细琢:《2017上半年中国手机设计监测报告》重磅出炉(附全文上)

分辨率

从2013年的vivo Xplay 3s首次使用2K屏幕至今,有不少厂商已经在产品上尝试2K分辨率屏幕,从2017年初发布的《2016年中国手机设计监测报告》看出2K屏呈现小幅度上涨趋势,但是2017年上半年的新机样本中仅有两款手机采用2K分辨率屏幕,占比20%,又呈现出下降趋势。

2K分辨率屏幕之所以未能普及有多方面原因,一是随着产业升级、原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的提升,2017年屏幕价格也有部分上调;二是并非所有厂商都能解决2K屏幕的高耗能问题;三是主流屏幕尺寸搭配1080P基本可以实现用户的使用需求。

预计2017年下半年各大厂商仍旧会大量采用1080P分辨率屏幕。而2K分辨率屏幕毕竟有着更加优秀的显示效果,也必然会成为以后手机屏幕的主流发展方向。另外,5.5英寸以上的大屏幕旗舰手机会更趋向于使用2K分辨率屏幕。

屏幕材质

OLED屏幕被誉为“梦幻显示器”,是公认的下一代显示技术。目前各个地区都在追赶,日本有JDI和JOLED两家,中国也在布局,但因技术沉淀等问题相对落后。目前,韩国垄断99%的市场,三星主攻小屏幕,其旗舰机如三星S8采用的Super AMOLED屏幕也被称作是2017年上半年最强屏幕。

从2017年上半年手机样本分析,OLED屏幕使用仅占比30%,更多的手机厂商出于成本以及供货方面的考量还是更多地采用LCD屏幕。这并不是说明OLED不是主流,实际情况是从2016年开始各大厂商的高端旗舰产品多数都采用OLED屏幕,中低端产品之所以没有普及还是因为OLED屏幕价格较为昂贵。

但是,OLED屏幕因其可以做到更轻更薄、可视角度更大、功耗较小等优势必然会成为今后主流手机屏幕。苹果下一代iPhone 8将采用柔性AMOLED显示屏幕早已是公开的秘密,而作为手机市场的领头羊,苹果此举无疑会促进各大厂商旗舰采用OLED屏幕以获得竞争上的优势,而随着今后产能增加以及OLED屏幕价格降低,未来使用OLED屏幕将会成为主流。

像素密度

从2017年上半年的新机样本来看,不论是高端旗舰还是千元机,手机屏幕的像素密度都保持在400ppi以上。理论上来讲,像素密度高于300ppi的时候就没有颗粒感了,但是像素密度越高显示效果也会更加细腻,呈现效果也会更加清晰准确。

头条|谁在“投机取巧”,谁又精雕细琢:《2017上半年中国手机设计监测报告》重磅出炉(附全文上)

在新机样本中,三星S8像素密度达570ppi遥遥领先其他产品,荣耀V9也达到了515ppi,像素密度超过500ppi的产品占比20%。其余产品像素密度多为400ppi-450ppi之间,也表明市场整体水平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而高端旗舰手机仍旧会与普通产品拉开差距。

03

CPU&GPU

CPU

CPU是智能手机的“神经中枢”,其有效性能决定着手机的运算速度及运行功能,更快、更强的处理器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更好的手机体验,正因如此,我们选择处理器型号、制程工艺、核数、架构和频率五大维度,对手机性能加以总结。

头条|谁在“投机取巧”,谁又精雕细琢:《2017上半年中国手机设计监测报告》重磅出炉(附全文上)

处理器型号

近年来,手机芯片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在国产手机市场中,高通、联发科、海思手机芯片市场三强对抗局面难以撼动,其中,高通在高端市场依旧占据龙头地位,上半年的头号明星旗舰骁龙835闪耀全场,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在本次监测的10款手机产品中,三星S8、小米6、努比亚Z17都凭借该芯片成为“性能怪兽”。当然,高通的野心同样不可小觑,在中端市场,推出骁龙660抗衡联发科P系列,并由OPPOR11独占搭载,预计下半年将持续走货,并有一大波厂商选择这枚极具性价比的芯片。

华为海思的芯片目前仅供应给自家的华为和荣耀手机搭载,由于其拥有自家的高端芯片,因此可以按照自己的规划更新手机产品线,也逐渐在国产手机品牌中突围而出。但也因为有了自研芯片的底气在,华为才能始终把握芯片产业链的绝对话语权,这也是近年华为旗舰新品总能成为爆点的原因之一。反观联发科最为悲情,手机芯片市场份额正逐渐被对手蚕食,面对老对手高通的挤压,其旗舰芯片X30量产困难,正逐渐退出第一集团的竞争,在上半年监测的10款产品中,仅有金立S10选择搭载联发科的芯片。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展讯与英特尔合作、小米发布自研芯片澎湃S1、大唐联芯与高通成立合资公司俨然成为新的搅局者,虽然其发布的芯片或许缺乏竞争力,但是国产手机芯片自研战开打依然是积极的信号,这份勇气和决心也的确值得鼓舞。

制程工艺

目前,智能手机芯片的推进方向之一被集中到了制程工艺上。10nm制程技术作为当下最新芯片采用的主流技术,被认为是2017年全球智能手机芯片最大的卖点。2017年4月,三星S8率先采用10nm芯片,搭载包括骁龙835、Exynos8895两款三星工艺旗舰级芯片,跑分也创下新高,公开数据显示,采用10nm制程的骁龙835,在集成了超过30亿个晶体管的情况下,体积比骁龙820小35%,整体功耗降低40%,性能暴涨27%。从应用上来看,骁龙835实现了视觉质量、声音质量和直观交互的性能提升,包括高达25%的3D图形渲染性能提升,还包括六自由度(6DoF)VR/AR运动追踪。

由于联发科X30与海思麒麟970还未进入量产阶段,因此部分厂商的芯片方案只能停留在14/16nm阶段,高端市场毫无意外地被高通一家垄断,但无可否认的是,手机芯片市场已踏入10nm时代。未来随着摩尔定律失效说逐渐被印证成为伪命题,可以预见,更细致的制程工艺正在路上,目前,大厂们正研究新的FD-SOI(全耗尽绝缘体硅)工艺、硅光子技术、3D堆叠技术等,斥资寻求技术突破,为日后7nm甚至5nm工艺领先布局。

核数和架构

一直以来,芯片的演进从表面来看,更多体现在了核心数的刷新上。其实影响CPU性能的因素包括众多方面,包括采用何种架构、主频数字、制程等。从单核到八核,单纯将核心数作为核心参数的想法,已经被证明是非常片面的。以四核心与八核心对比为例,单个核心的品质将部分决定CPU的最终表现,不过从结构上来看,八核心却并不是简单地将四核心进行累加,而是需要重新设计架构,力求实现核心间的协同共存。因此,八核CPU的性能未必就能超越四核CPU。

业界逐渐达成共识,堆积下的“核战”已无实际意义,切合用户需求才是根本,寻求平衡已是厂商突破的方向。例如2016年骁龙820/821都是四核设计,而2017年的骁龙835则回到八核,架构方面也不再采用ARM的标准架构,埋头自主研发Kryo架构;麒麟960同样采用八核架构,升级至Cortex-A73内核,均搭配4个CortexA53 ,大小核心组成的big.LITTLE架构,以更低的功耗提供最好的工作性能和最快的处理任务速度,是目前芯片厂商最青睐的架构方案。

GPU

游戏是传统PC升级换代的主要动力,如今这一角色正在变成智能手机。作为决定手机图像处理能力和游戏体验的关键硬件,GPU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手机市场上两大知名GPU品牌,ARM公司研发的Mali系列与高通的Adreno系列占据了目前市场主流机型GPU市场。而这在10款机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其中,有3款手机采用了高通Adreno540,2款手机采用了Mali-G71 MP8,其余也都被Mali与Adreno两大阵营瓜分。

头条|谁在“投机取巧”,谁又精雕细琢:《2017上半年中国手机设计监测报告》重磅出炉(附全文上)头条|谁在“投机取巧”,谁又精雕细琢:《2017上半年中国手机设计监测报告》重磅出炉(附全文上)

性能仍然是评判GPU的核心因素。相比上一代,高通Adreno540 处理频率高达710MHz,3D渲染性能提升了最多25%,同时支持DX12、OpenGL ES和Vulkan应用,此外还具备60fps的4K屏幕显示,Q-Sync技术和更广的色域显示特性。而拥有自研芯片的华为则选择了高通的老对手ARM公司的Mali G71 MP8,处理频率达到惊人的850Mhz,特别是海思麒麟960芯片搭载的Mali-G71 MP8,性能提升180%、能效比提升40%,超过高通Adreno 530,仅次于苹果A10芯片。

整体来看,高通的GPU方案仍然是最高性能的代表,也在市场中保持着领先地位。但其对手也一直都在虎视眈眈,不断推出更高频的发烧级产品来挑战高通的霸主地位。在未来几年内,GPU市场一超多强的格局仍会延续,而性能或将在生产商的“军备竞赛”中进一步提高。

04

拍照

在智能手机的诸多功能中,拍照已经成为除了通话和上网之外,最主要的功能之一,而受到手机厂商的普遍重视,因此成为本报告监测今年上半年国产手机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本报告从摄像头个数、像素值、光圈、CMOS、防抖和算法优化五个维度进行监测。

头条|谁在“投机取巧”,谁又精雕细琢:《2017上半年中国手机设计监测报告》重磅出炉(附全文上)

摄像头

从今年上半年发布的手机来看,后置双摄像头和前置单摄像头成为中端及以上机型的标配,并有向低端机型渗透的趋势。

在本报告中选择的10款代表机型中,有6款机型配置后置双摄像头和前置单摄像头,比例达到60%。不过,vivo X9s和360 N5s配置比较特殊,采用的是前置双摄像头与后置单摄像头的方案。当然,金立S10所采用的方案更加激进,配置的是前后均双摄像头,成为今年上半年国产机型中的异类。

双摄像头可以进一步提升进光量,使得拍摄出的照片更明亮,尤其是解决了光线不足条件下拍摄出清晰优质画面的需求。

前置摄像头的作用在于自拍,以满足一部分喜欢自拍、表现自己个性的用户的需求。目前市场上前置单摄像头为主流配置方案,不过在今年上半年发布的机型中,前置双摄像头的比例有所增加,在本报告监测的10款代表机型中有三款采用了该方案。前置摄像头数量增至两个的作用与后置双摄像头基本类似,也是意在于增加进光量,提升自拍的质量。

不过,从手机摄影成像原理中可以推断,摄像头仅仅是保证拍摄出优质照片的因素之一,还有其他因素制约着成片质量。

光圈

在所有相机中,光圈的作用都是在于控制镜头的进光量。尤其是在弱光条件下,光圈越大,所拍摄的照片越明亮,解析力就越强。不过由于手机摄像头直径所限,在手机中所应用的光圈选择余地也就十分有限。

在本报告监测的10款机型中,光圈f/2.0的机型达到半数,为主流配置,当然也有追求极致的机型出现,例如三星S8可以将光圈最大值设定在f/1.7,因此在实际成片中,三星S8的夜间拍摄能力较强,这也是该款机型的亮点之一。

不过,在双摄像头设计出现以后,光圈已经不再是决定镜头最大进光量的决定性因素,但是无论是双摄像头设计,还是大光圈设计,最终的目的都是要提升进光量,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拍摄条件下的拍摄需求。

像素值

严格意义上来讲,像素值影响的主要是最后成片可放大尺寸。而从实际应用上来看,像素值越大,并不意味着成片质量越好,相反可能会更糟。正是基于这一原因,目前很多手机已经停止追逐高像素值。

在本报告所监测的10款代表机型中,后置主摄像头以1200万像素居多,共有5款,另有3款机型像素达到1600万,其余机型为1300万像素。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副摄像头像素值并没有保持步调一致,7款后置双摄像头机型出现了6种不同像素值的情况。这主要原因在于,在所有双摄方案中,副摄像头的作用均在于辅助主摄像头,捕捉细节轮廓、景深等数据,对最终成片质量并不起到决定作用。

CMOS

在数码相机领域,CMOS就是一种电子感光元件,其作用相当于传统光学相机的底片,显然最终对相机成像质量起决定作用的就是CMOS。

在当前手机产业链中,共有10余家厂商可以提供CMOS传感器,但是能够提供高质量CMOS元件的厂商并不多,索尼占据主导厂商地位,豪威和三星次之。在本报告中所监测的10款代表机型中,7款机型已确定均采用的是索尼IMX系列CMOS传感器,其中三星S8部分机型会采用自家CMOS传感器,而小米6的后置长焦摄像头亦采用三星CMOS传感器。可见,在国内中高端机型中,索尼IMX系列CMOS传感器占据统治地位。

聚焦到索尼IMX系列CMOS传感器上,IMX286和IMX386性能相当,前者为华为定制版,首发于华为P9,而后者最初为魅族定制版,首发于魅族MX6;IMX362与IMX333性能相当,后者是三星定制版,适配三星S8,主要支持S8相机多帧图像处理能力; IMX398与IMX298性能相当,前者是OPPO定制版,主要增加对焦功能,首发于OPPO R9s;IMX318是索尼公司最新型号的实验性高端CMOS传感器,优势在于日间解析力强,缺点在于夜间解析力较弱;IMX350主要用于黑白感光,与前几款不在一个层面。

防抖及算法优化

在手机相机拍照成像过程中,光线经过镜头、光圈以及CMOS传感器之后,会有一定的损失,造成一定比例的失真,这就需要后期算法优化与补偿机制,来最大限度地修复和还原图像的本来面目,而算法优化主要考察手机厂商对镜头、CMOS调教的能力。

从本报告监测的10款代表机型来看,仅有三款机型配置了光学防抖组件,而且从今年上半年已发布的机型来看,不配置光学防抖组件似乎成为了一种趋势。光学防抖的作用在于,在最大程度地降低操作者在使用设备过程中由于抖动造成影像不稳定的情况,夜间拍摄或在弱光条件下拍摄作用较大。但是光学防抖组件的缺陷在于体积过大,在目前主流机型追求更薄机身设计的时候会造成镜头凸起,影响外观,尤其是搭载索尼IMX289和IMX389这两种体积较大的CMOS传感器的主力机型;同时目前所采用的双摄方案中,并非所有厂商都驾驭得了调教双摄像头防抖技术的能力,因此从这两方面考虑,在今年上半年配置光学防抖组件的中高端机型成为非主流。

值得注意的是,在算法优化环节,除了光学防抖之外,人像摄影、夜景拍摄、双摄变焦成为很多厂商宣传文案的卖点和亮点,显然这契合了当下用户使用场景和主流需求。

05

通信能力

通信能力是智能手机的基本能力。本报告将从模数、频数、是否支持载波聚合、天线设计四个方面监测今年上半年手机通信能力之优劣。

头条|谁在“投机取巧”,谁又精雕细琢:《2017上半年中国手机设计监测报告》重磅出炉(附全文上)

模数

模数特指2G的GSM和CDMA,3G的TD-SCDMA、WCDMA和EVDO,4G的TD-LTE和LTE FDD。今年上半年上市的手机几乎全部支持上述这7模,也就是所谓的“全网通”手机。

全网通手机的兴起打破了3G时代,三大运营商定制机三分天下的局面,让用户免受更换运营商就意味着要更换手机的麻烦。值得注意的是,全网通手机通吃三大运营商网络,更能够让产业链获得三大运营商的支持。

不过由于三家运营商对入库机型的要求有所不同,特别是中国移动对手机产业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部分国内厂商在今年上半年发布了新机型中,还特别增设了移动版,以满足中国移动的入库要求,获得中国移动的渠道补贴。

不过,由于中国移动不支持CDMA网络,其用户海外漫游时所选择的余地也大,因此在中国移动4G+手机入库要求清单中,并没有明确要求一定要支持CDMA网络,因而在今年上半年,手机圈内掀起了“阉割机”大讨论,其中对中国移动持批评态度居多,甚至在部分地区还爆出了中国移动与手机厂商就入库机型要求的问题产生了摩擦和矛盾,进一步放大了“阉割机”给中移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尽管如此,中国移动在最新发布的4G+手机白皮书中,依然没有改变对CDMA网络的态度。

频数

如果模数定义的是“全网通”,那么频数则影响的是手机支持国内外运营商的数量,以及实现全球无障碍漫游的可能,因此频数才是考验国产手机厂商是否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和全球发货的能力。

头条|谁在“投机取巧”,谁又精雕细琢:《2017上半年中国手机设计监测报告》重磅出炉(附全文上)

在本报告中监测的10款代表机型中,华为P10所支持的频数最多,达到了32个;三星S8次之,为26个;而荣耀V9所支持的频数最少,仅有18个。从今年上半年发布的手机新品中,即可发现,华为P10和三星S8是两款在全球均具有影响力的机型,当然这也与这两家厂商的全球化布局战略不无关系。

事实上,在本报告监测的10款代表机型中,基本都能支持20个以上的频段,显然这意味着一大批厂商开始了国际化布局,其中小米在印度,OPPO在泰国都打开了局面,使他们成为国内手机厂商的翘楚。

载波聚合

载波聚合(CA),是4G LTE网络演进必然趋势。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尤其是中国移动已经在全国开通了4G+网络,而4G+网络一个最主要的体现就是载波聚合技术的应用。

不过鉴于三大运营商入库要求有所差异,也导致了并非全部机型都支持载波聚合。从我们的监测结果来看,2000元以上机型基本均支持了2载波聚合技术。这在本报告中的10款代表机型中也得到了全面的体现,其中只有坚果Pro和360 N5s不支持2载波聚合,而这两款机型标配版市售价格均在2000元以下。

不过这样的局面很快将有所改观。按照中国移动的要求,1500元及以上机型必选支持下行2载波聚合,同时自2017年12月1日起,1000元及以上机型必选支持下行2载波聚合。同时,中国移动还要求自2018年4月1日起,2000元及以上机型必选支持频带内3载波聚合,推荐支持频带间下行3载波聚合,这意味着从现在起10个月之后,3载波聚合也将实现商用。

天线设计

双天线设计已经成为当前智能手机的标配,不过如何将天线融入到手机设计中,是考验手机设计师们的重要项目之一。

目前手机机身材质主要有三种:金属、玻璃和聚碳酸酯,亦有机型采用陶瓷、皮革、木质等材质,不过数量很少。在这三种主要材质中,金属材质对手机信号影响最大,因此很多采用金属机身材质设计的机型都会在手机上部和下部加装一条其他材质的白色天线带。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自iPhone 7系列发布以来,背部U型天线的设计就成为金属机身机型的“标配”,在本报告监测的10款代表机型中,有5款机型采用了这一设计。其余材质对手机信号影响有限,所以这部分机型都会把天线隐藏起来,只有金属边框机上会出现一小条天线带。

(《2017上半年中国手机设计监测报告》上部分完,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策划指导:

辛鹏骏

通信产业报社总编辑,“第五届中国手机设计与应用创新大赛”评审委员会主任,组织四届中国手机设计大赛评审。

主笔评测编辑:

康嘉林

通信产业报社终端编辑,长期关注手机产业,参与第五届中国手机设计与应用创新大赛评选活动。

评测编辑:

高超

通信产业报社新闻部副主编,手机发烧友,关注通信应用创新与终端结合,参与四届中国手机设计与应用创新大赛评选活动。

谭伦

通信产业报社编辑,关注终端与应用创新。

周腾

通信产业报社编辑,关注智能硬件创新。

(发布编辑:田润 美术编辑:张曙念)

本文(及图表)为通信产业报通信产业网记者原创,未经授权许可,任何媒介(包括平面媒体、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END -

头条|谁在“投机取巧”,谁又精雕细琢:《2017上半年中国手机设计监测报告》重磅出炉(附全文上)

温馨提示:第一时间获得最新资讯,轻松体验微信公众号置顶功能——请打开《通信产业网》公众号,点击右上角,开启“置顶公众号”开关,新闻随时查看!

【原标题:头条|谁在“投机取巧”,谁又精雕细琢:《2017上半年中国手机设计监测报告》重磅出炉(附全文上)】

来源:

推荐阅读:叶紫网